【资料图】
劳动教育要有实效,就要建设一种高品质的劳动教育文化。这是因为若学校、家庭、社区乃至社会没有建立一种崇尚劳动的文化风气,单靠“每周一课时”的劳动教育专设课程,以劳动价值观培育为核心任务的劳动教育就很难真正落地。
建设高品质的劳动教育文化,需要破除对劳动教育的割裂理解。所谓“对劳动教育的割裂理解”,一是指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割裂开来,二是指将劳动教育实践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生活割裂开来。
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从劳动教育中抽离出来,不仅大大压缩了劳动教育的时空,而且会让劳动教育成为没有实际教育内容的“枯木”。因为没有劳动价值观教育(德育),没有劳动过程中智力与科学技术的应用(智育),没有劳动过程对身体的锻炼(体育),没有对劳动者、劳动过程、劳动成果的审美欣赏与创造(美育),劳动教育就无法成其为一种教育。因此,建设高品质劳动教育文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建立自觉、自然、有机的联系,“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而将劳动教育实践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生活割裂开来,更是会让劳动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劳动教育首先需要一种社会文化的改造。若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的实际生活里并无对于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何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所以,建设高品质劳动教育文化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劳动教育有机存在于儿童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有了崇尚劳动的学校与社会文化,孩子自然会在劳动素养方面得以化育。
要建设高品质的劳动教育文化,就一定要实现劳动教育的观念转型。劳动教育应当成为一种有文化品位的事业。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探索能够承担新时代劳动教育使命的劳动教育实践形式。
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全部教育的时代逻辑亦悄然发生变迁。今日之劳动教育文化,注定应当区别或者超越于过去的劳动教育经验。当代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既需要“动动手、流流汗”意义上的一般体力劳动者,也迫切需要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工匠”、科技工作者、创造性人才。重视脑力劳动、重视服务性劳动和复合型劳动等应当成为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建构的必然选择。所谓“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就是要让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服务于时代发展最迫切的需要。相应地,“探索能够承担新时代劳动教育使命的劳动教育实践形式”也十分重要。强调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得到身体与精神上的锻炼无可厚非,但要避免让劳动教育成为“单纯体力消耗的过程”,要努力用劳动之光荣、崇高、伟大、美丽,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美好体验去激发年轻一代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让他们长大后不仅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而且能够“创造性劳动”。故在“五育融合”中,如何实现劳动教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如何让劳动教育具有高品质精神含量并拥有可欣赏性的教育新形式,重要且迫切。
(檀传宝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人民教育》2023年第9期,原题为《建设高品质的劳动教育文化》
作者:檀传宝
标签: